一年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7.8公里的“古都脊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年来,北京市扎实推进北京中轴线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不断提升遗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织就一张由制度、技术与公众参与组成的守护网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贡献了中国智慧。
历史风貌全面彰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正式发布的《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从加强北京中轴线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等五个方面明确45项重点任务,以达到北京中轴线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北京老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更加光彩夺目的目标。
“这一年来我感受到中轴线环境越来越优美宜人,越来越适合我们沿线漫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亦农的父母就住在永定门外,每次探望父母她都要跨越整个中轴线,这成为她观察北京中轴线变化的契机。
随着腾退、修缮、改造,一处处古建民居得以重塑风貌,既改善了民生,又保留了历史肌理。
许多常来先农坛的居民,明显感觉近些年先农坛“变大了”。这是因为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庆成宫先后对游客开放。今夏,西城区天桥地区的育才学校新址业已竣工。随着该校完全腾退,先农坛内坛的历史格局将进一步恢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先农坛,馆长薛俭表示,申遗成功一年来,他明显感觉更忙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前,我们的年观众量是10多万,现在达到了百万级”。
走进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只见一块占据了一整面墙壁的蓝色电子大屏上,“预警情况”“本体病害”“保护工程”等模块数据正实时更新。
这不只是监控,更是北京中轴线的“数字生命档案”。“我们建设了集数据采集、监测评估、预警跟踪、审批核准、保护修缮为一体的遗产监测平台。”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周子予介绍。17类69项监测指标,为北京中轴线遗产的保护、管理、展示和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从缓冲区的人口密度和车流量,各遗产点的微环境,到古建地基是否沉降、梁架结构是否发生位移等均被遗产监测平台的“天眼”密切关注着。
科技发展,也为全民参与守护文化遗产大开方便之门。北京中轴线“数字打更人活动”鼓励公众利用“云上中轴”小程序,深度参与北京中轴线遗产的巡查与监测工作。28000多名“数字打更人”、超过106万名公众参与其中,在北京中轴线开启了一场“全民守护”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有8万多条巡检数据、16万张巡检照片上传到监测平台。
文化活力充分激发
7月27日,人们在北京钟鼓楼广场上踢毽子。
踢毽子、跳舞、打太极,遛娃、下棋、耍彩绸……这是钟鼓楼广场的日常。古老建筑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化作人间烟火的鲜活注脚。
要想真正激发北京中轴线的生命力,就要让其融入百姓生活。2024年底,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阐释和传播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5条具体举措。
“大家知道吗?这里的‘一亩三分地’,曾是明清皇帝亲耕的象征……”周末的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里,14岁的志愿讲解员杨自若正向游客讲述先农坛的前世今生。
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热忱,为北京中轴线保护注入了活力。14岁的杨自若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三学生,早在2021年,她就发起成立了“纵横少年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团队成员在北京中轴线15处遗产点开展讲解等志愿服务,如今团队已有近100名中小学生成员。“我们的讲解名额,经常一上线就秒光。”杨自若自豪地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思想教育科科长孙琳介绍,申遗成功以来,有近千名首都大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口述历史计划、文物普查等志愿服务,以及通识性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参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
从国际专家及有关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在北京文化论坛上共同围绕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开展对话交流,到北京中轴线主题展览分别亮相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和法国巴黎、希腊雅典等城市文化中心,再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在文明交流中,全世界看到了“古都脊梁”的魅力。“要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北京中轴线以及它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等。”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勃说。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北京中轴线保护发展的新起点。这条七百多岁的中轴线不是凝固的文化遗产,而是与当代生活共生共荣的文化生命体。她正以更青春的姿态,奔向未来。
一年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7.8公里的“古都脊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年来,北京市扎实推进北京中轴线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不断提升遗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织就一张由制度、技术与公众参与组成的守护网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贡献了中国智慧。 历史风貌全面彰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
2025年7月29日,赤峰的夜空因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而璀璨。以“歌游内蒙古,龙乡赤峰行”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嘉年华,作为“北疆文化活动季”的首场大型活动,数万观众见证神兽踏云、风神共舞的奇观,更亲身体验到花车巡游这一“文旅引擎”的强大动能——它正以文化为核
8月2日,“山海连城·骑乐无穷”2025首届南澳国际慢城自行车邀请赛首场骑游活动,在雨中盛大开启,别有一番风味!尽管天空飘着雨,但丝毫没有浇灭骑友们的热情,为这座充满诗意的海滨小城注入了无尽活力。 清晨的西涌国际滨海旅游区,细密的雨丝从铅灰色的苍穹中簌簌落下,雨水在沙地上晕开,形成一片片湿润的
7月27日,会泽县青云山下鼓声震天,第二届青云50越野赛在激昂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15个省市的1558名选手齐聚“冠军摇篮”,其中省外选手达672人,更有荷兰跑者远道而来。赛事规模较首届激增3倍,6公里、25公里和50公里三个组别的赛道串联起会泽的古梨树林、高山草甸,云海
7月26日-27日,2025(第八届)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则岔-尕海国际重要湿地赛在碌曲县成功举办。本届赛事以"惊艳江河同源,圆梦湿地传奇"为主题,首次将赛道延伸至则岔-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9名自行车运动员参赛。 26日上午9时,开幕式在极具藏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
“早就听说北川风景非常漂亮,文化底蕴也特别深厚,今年暑期恰好赶上北川有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活动,我们就重新规划了行程,专门飞过来看看。”来自江苏的游客张女士说道。 6月28日,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在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举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活动主会场的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也于当日正式
七月的固原,山野葱茏,气候宜人。7月26日清晨,2025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固原站)暨第一届六盘山越野赛在固原体育馆鸣笛开赛,23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健儿齐聚“胜利之山”,共赴这场融合竞技挑战与自然人文之美的盛会。滑志敏、杨青龙、李志达、任立新、白学贵等在家厅级领导,中国登山协会、自治区体育
2025年7月26日,“只此山乡·近在益阳”益阳市文旅推介活动,在长沙黄兴广场成功落下帷幕。千年非遗技艺在长沙最繁华的街头惊艳亮相,益阳山乡的诗意与烟火气席卷城市中心,此次活动不仅是益阳文旅资源的一次高调“出圈”,更以创新的形式、沉浸的体验和火爆的人气,在省会长沙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益阳热”,交出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窗口,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
7 月 21 日,随着最后一辆赛车冲过终点线扬起的沙尘缓缓落定,由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主办的2025第三届 “激情穿越柴达木”大柴旦汽车越野拉力赛正式落下帷幕。这场历时 5 天的越野盛宴,在平均海拔 3000 米的柴达木盆地腹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
当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塑胶跑道被夏日骤雨冲刷得锃亮,当高温炙烤下的塑胶场地蒸腾着滚滚热浪,1000 余名陕西少年迎着风、冒着雨、顶着烈日,在 2025 年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省十八运会资格赛的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这场汇聚全省 11 个地市(区)青少年精英的体育盛会,在风雨与烈日的交替
7 月 21 日,随着最后一辆赛车冲过终点线扬起的沙尘缓缓落定,由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主办的 2025 第三届 “激情穿越柴达木” 大柴旦全国汽车越野拉力赛正式落下帷幕。这场历时 5 天的越野盛宴,在平均海拔 3000 米的柴达木盆地腹地,为全国观
七月的青海湖碧波荡漾,草原广袤无垠,湟鱼溯流欢腾,百鸟绕岸蹁跹。7月19日,2025第10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在刚察县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开幕。来自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蒙古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塞内加尔、泰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支团队1155名箭手齐聚青海湖畔,带着各自民族的传统射
2025年7月21日,上海——继去年洲际酒店集团携手海南航空展开深度合作后,双方于今年以“梦栖花园,航向绿洲”为主题,围绕联名机场贵宾厅、公务舱联名菜单等多个服务场景进行共创,进一步拓展文旅合作边界。正值洲际酒店集团深耕大中华区五十周年之际,双方旨在以更紧密的协作与更具质感的产品服务,为宾客构建
7月20日,由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主办的“银龄正青春——2026年首届全国中老年人才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张高翔表示,“银龄正青春——2026年首届全国中老年人才艺大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互